广元青川:茶旅融合新路径 数字赋能助发展
发布时间:2025-02-13 02:04:33

  中新网四川新闻2月11日电 (曹琳)近几天,气温刚刚有所回暧,闲不住的青川茶农们就结伴来到茶园,精心打理管护茶树。

  广元市青川县种茶历史悠久,茶叶是当地特色产业,也是富民产业。近年来,该县加大茶叶品牌建设,积极探索茶科技、茶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截至目前,全县茶园面积达30万亩,干茶产量1.2万吨,综合产值实现40亿元,带动茶农人均增收2600元,茶产业已成为青川县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无线网络全域覆盖,一个个摄像头、传感器守在茶园各处,在不远处的杭广茶叶研学中心里,两整面墙的数字显示屏实时记录着茶园的温度、湿度、风向等基本数据……走进蒿溪回族乡地坪村杭广茶叶综合体,可以看到这些设备共同构成了茶园的“智慧大脑”。

  以新一轮浙川东西部协作为契机,2021年西湖帮扶工作队在地坪村启动建设杭广茶叶综合体,2023年4月投运。

  蒿溪回族乡党政办负责人柴爽介绍,该乡依托物联网、5G、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搭建的“白叶一号”数字驾驶舱,实时监测采集茶园茶叶生长环境数据,生成青川茶叶定制化管护方案,实现茶园精准管护。

广元青川:茶旅融合新路径数字赋能助发展

  “茶园、厂房共安装高清数字摄像头24个,覆盖试点茶园面积897亩。”柴爽站在数字驾驶舱前,轻点鼠标。“实时气象监测、病虫害测报数据汇集于智慧大脑,快速进行数据汇总分析。”

  “浙江专家通过数字驾驶舱随时可以研判茶苗长势、管护效果,给我们传送管护指令。”地坪村茶园管护队帅正荣说,不仅如此,茶农也能通过数字驾驶舱,与浙江茶叶专家对话。“我们也可以就相关问题咨询浙江专家。”

  “通过数字化管理,茶叶的病虫害减少了,茶叶的量和质都上去了,产值从原来8000元/亩提升到10000元/亩,当地茶农的年收入也从原来的17000元增加至18000元。”蒿溪回族乡便民服务中心主任袁超介绍,jbo竞博官网目前,全乡共有茶叶面积2.2万亩,2024年实现产值7000万元。

  “通过数字化控制系统,确保每一批茶叶的品质稳定且优质。”袁超说,和数字驾驶舱同步落地蒿溪回族乡的还有杭广茶叶产业综合体加工厂。“机器制茶不受外界天气的直接影响,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条件可通过设备精准调节和控制。”

  不仅如此,智能生产线还解决了传统茶产业人力需求大、制茶工序复杂、制茶时间长等难题。

  “加工厂配置有12台名优茶生产设备、1条大宗茶生产线名工人就可以完成炒茶。”袁超说,2024年该茶叶加工厂生产精制干茶80吨,带动当地及周边乡镇20000余户茶农100000亩茶叶加工生产。

  新春里的地坪村,远眺漫山茶树绿意盎然,云雾缭绕宛如仙境,飞鸟牛羊炊烟的民宿前,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拍照。

  “村里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越来越漂亮,游客不断增多。”提起这两年的变化,村民兰成会抑制不住喜悦,她利用家里的院坝,将一楼开设了副食店,二楼则经营起烧烤店。“每逢重大活动或节假日,游客太多了,房间爆满。”

  近年来,地坪村聚焦村容村貌、茶园周边环境、体旅设施等重点工作,提升全村450余户茶农庭院,新建彩色骑行道2.1公里、户外钓鱼平台及鱼池970平方米、体育公园21000平方米,配套建设太阳能路灯、灯光河堤以及旅游导视牌等,让整个乡村既增“色”又提“质”。积极争取各级资金建设,打造茶文化展厅、地坪熊猫茶寨等,实现茶文化博览、茶艺接待及茶叶沉浸式数字化体验等旅游功能。目前,该村正在全力创建省星级农业园区和AAAA级旅游景区。

  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建在茶园里的篮球场,地坪村同心体育公园先后承办青川县首届“村超”——“石榴籽”杯足球赛、四川省第二届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 BA)川东北赛区广元选拔赛、四川“村BA”川东北赛区比赛等赛事。该村还相继招引建成茶山云海航空运动俱乐部、山地越野摩托车体验项目、尘外水尚茶寨和村子上精品民宿集群项目等,规划打造茶海生态游、茶区观光游2条茶旅联合精品线路。

  “我们结合蒿溪的好山好水好茶和回族乡特色,走出文旅特色发展路。”蒿溪回族乡相关负责人说,2024年全村旅游收入220余万元,接待游客15万余人。

  地坪村只是青川县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全县累计建成国家AAA级旅游景区4个,市级农业公园8个、市级以上休闲农庄13个、休闲农业专业村13个。jbo竞博官网

  青川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县将继续深入探索茶旅融合发展机制,不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持续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完)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法律顾问:四川昊通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