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记载,中国的茶叶作为一种饮品,发源于五六千年前的神农时代,从那时起点燃了中国茶文化的千年历史。
2022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代表作名录,至此,中国43个项目列入非遗名录,非遗项目总量位居世界第一。
习日前对非遗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jbo竞博官网
如何更加扎实地“护遗”?在探索非遗文化从“行动保护”到“学科建设”这条道路上,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福州整整走了10年。
“茶文化起源于中国,盛行在世界,此次入选是实至名归。”王福州表示,申遗成功是国际社会对中国茶文化的认可,党的二十大以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构建非遗文化学科建设体系进入一个新阶段,非遗文化体系的搭建工作已经全方位启动。
从“申遗保护”到“学科建设”的多年探索:历经逻辑论证、事实梳理与政策支持
2022年9月,江苏省昆山市巴城镇的夜晚,清雅的古琴声流转在飞檐翘角花格窗之间,昆曲演员委婉的唱腔和声而起,古琴与昆曲两项非遗项目共同诠释着古老的中国文化。
昆曲至今有600多年历史,2001年5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而今天,昆曲的传承已经在年轻的校园学子中生生不息。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汪卷告诉本刊记者,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白先勇先生在18年前就开始推广昆曲《牡丹亭》的青春版,他带着演员去大学校园演出、做讲座……18年前《牡丹亭》青春版首演,一度被外界称为“使昆曲观众年纪下降30岁”。
非遗文化保护一直面临着3个主要问题:一、传承人是谁?这是传承人认定的问题。二、怎样传承?这是传承方式问题。三、传承什么?这是传承内容问题。归根结蒂,指向非遗保护的核心:学科体系的建设问题。
从2005年开始,近20年的非遗文化保护之路上,政府和社会各界尝试了各种保护路径,43项入选非遗项目表明,实践业绩非常显著。“从确认非遗项目的申请到建档、研究、保存、保护、传承和振兴等一系列工作,实践的内容非常全面。”王福州认为,学术界有关非遗的理论建构长期滞后于实践探索,使非遗学科建设游离于高等教育之外。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非遗不仅仅是一种对象化的存在,而且自身具有文化资源禀赋功能,这种功能不仅需要保护,更需要构建自主性。
“需要以学术思维为基础,构建非遗学科体系。”王福州认为,这种构建涵盖3个方面:首先,应该依托“物”来探寻文脉,重塑对中国历史的知识传统,对诸如土石、制陶、琢玉等进行梳理、分析,反映传统文化的原貌;其次,以“人”来寻找文心,参考其并且补缺现有的体系;最后,依托文化体系进行补充完善。
2021年8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将非遗融入国民教育体系。
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推动下,非遗学科进入高等教育体系的尝试已经在逐步展开:2006年一些大中专院校的民俗学、美术学、艺术学等学科下确立了非遗方向的研究生专业,2021年教育部将“非遗保护”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目前部分大中专院校建立了非遗研究机构。
王福州说,国家高等教育“新文科”“交叉学科”建设以及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诉求愈发紧迫,以非遗文化为核心的交叉学科建设是满足这一需求的重要方面。
先行先试成为推进非遗学科建设的抓手,王福州带领的教学团队在2022年年初与中国人民大学等合作院校展开教学探索,普及“形态学”理念,争取3年时间实现与非遗相关门类的全覆盖,向全国学位主管部门交出合格答卷。在与记者的交谈中,王福州信心满满。
“虽然非遗学在开始就受到人类学、民俗学等相关学科的影响,但并没有掩盖它自身的本质属性。”王福州认为,非遗既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也是一门专业性和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从学科性质来看,作为文化遗产学的重要组成,关于非遗的概念、定义,涉及文化现象的方方面面。
他从“大遗产观”的角度出发,将非遗学科的属性归纳为3个方面:明晰的内部形态:非遗作为与物质文化遗产学相对应的一部分,应该研究它的历史溯源、本质属性等;突出的交叉特征:非遗不但本身包含学科融合和交叉性特征,还与其他学科融合;必备的基础理论:包括学科史、学科研究方法等体系。
在学科定位方面,2003年联合国发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赋予了文化遗产更为宽博的框架。王福州认为,jbo竞博官网应该考虑直接将“文化遗产学”升格为独立的门类,梳理完整的遗产体系。
在非遗学科建设中,最难的地方在哪里?王福州表示,非遗学要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应该围绕着“文化遗产学”而构建。
“现在建构了以‘形态学’为基础,包括保护活态性、意识形态性和空间生产性在内的完整体系。”王福州认为,这一体系的优势在于,通过对“文化遗产”的最内核的本体特征,探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形态、物质形态及自然形态的交织融合,立足本体以贯通物质体系与非物质体系。在非遗领域应用形态学的研究方法,必将重塑遗产界的学术生态,最终形成围绕“文化遗产学”建构学科群的局面。
非遗传承的本质在于人,非遗学科建设的关键也在于人,如何让非遗学科的建设“活”起来,在年轻人心中生根发芽?
将京剧脸谱图案印到腕表上、把故宫文物演绎成时下的文创形象,在直播平台吸引成千上万的年轻人观看皮影戏、围着户外火炉端起一杯冬日暖茶……随着短视频平台、户外活动的普及,非遗文化正在焕发青春的活力。
非遗学科的独特性意味着其在教学方式上有什么特点?目前,非遗学科的相关教材又是怎样规划的呢?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统筹学位学科体系、建设人才培养生态、搭建战略合作框架和推进教材编写工程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王福州从3个方面给记者做了归纳。
第一,搭建起非遗学科人才培养联盟和基础框架。创新非遗交叉学科建设的基本理念,构建综合化、特色化和活态化的非遗学科人才培养生态。目前,形成了“双丛六类十六支”专业方向框架,启动教材编写工程,制定差异化发展的教学方案。在现有《非遗概论》《文化遗产形态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学》等基础上,将形态学的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计划到2025年陆续出版16本系列教材。其中,《文化遗产形态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学》已被列入全国高校遗产类硕博教育备选教材系列。
第二,打造非遗学科建设培养的实践平台。发挥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学术优势,在其研究生院成立非遗系,结合学院的历史积淀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探索,着重发展“非遗基础理论”和“文化空间”学科体系,深化“传统艺术类”中的5个方向,推动非遗学在传统学科的基础上实现跨越与交叉,为进一步推广理念、开拓合作提供引领和示范。
第三,选择先期试点推进非遗学科建设全面展开。通过与相关高校签订《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层次人才培养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22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等签订协议,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和清华美院等达成合作意向。
“在新年的钟声里沏一杯暖茶,享受着千年茶艺带给我们的自信自强。”王福州认为,中国茶艺申遗的成功,标志着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再次获得缔约国的首肯,也提醒着大家重新审视非遗,思考开创非遗学科建设的新局面。
“干,才是马列主义!” 中国石油大学暑期实践追寻铁人精神 “干,才是马列主义,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老一代石油人喊出的铮铮誓言,激励着中国石油大学学子追寻铁人精神迈出坚实脚步。
奔跑吧·少年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棒垒球邀请赛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开赛。
4月2日,随着57652次检测车从南充北站5道缓缓驶出,标志着新建汉中至巴中至南充铁路南充至巴中段(以下称巴南高铁)启动联调联试,进入工程验收关键阶段,为全线早日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3月31日,“知音湖北 遇见浪漫孝感”春赏花活动在湖北省孝感市金卉庄园景区启动。金卉庄园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花卉竞相绽放。人们穿梭在花海之间,享受明媚春光。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开幕。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年2月28日,新疆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jbo竞博官网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