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品茶论道―中国茶道概念jbo竞博下载
发布时间:2025-04-15 05:43:34

  茶道发源于中国。中国茶道兴于唐,盛于宋、明,衰于近代。宋代以后,中国茶道传入日本、朝鲜,获得了新的发展。 今人往往只知有日本茶道,却对作为日、韩茶道的源头、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中国茶道知之甚少。这也难怪,道之一字,在汉语中有多种意思,如行道、道路、道义、道理、道德、方法、技艺、规律、真理、终极实在、宇宙本体、生命本源等。因道的多义,故对茶道的理解也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笔者认为,中国茶道是以修行得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其目的是借助饮茶艺术来修炼身心、体悟大道、提升人生境界。

  中国茶道是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的有机结合。饮茶之道是指饮茶的艺术,道在此作方法、技艺讲;饮茶修道是指通过饮茶艺术来尊礼依仁、正心修身、志道立德;道在此作道德、真理、本源讲;饮茶即道是指道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饮茶即是修道,即茶即道。道在此作真理、实在、本体、本源讲。下面分别予以阐释之。

  唐人封演的《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记载:楚人陆鸿渐为茶论,jbo竞博APP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式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 陆羽,字鸿渐,jbo竞博APP又字季疵,号桑苎翁,唐代复州竟陵人(今湖北天门县人)。陆羽著《茶经》三卷,分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十章。四之器叙述炙茶、煮水、煎茶、饮茶等器具二十四种,即封氏所说造茶具二十四式。五之煮、六之饮说煎茶炙茶之法,对炙茶、碾末、取火、选水、煮水、煎茶、酌茶的程序、规则作了细致的论述。封氏所说的茶道就是指陆羽《茶经》倡导的饮茶之道。《茶经不仅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著作,也是第一部茶道著作。

  中国茶道约成于中唐之际,陆羽是中国茶道的鼻祖。陆羽《茶经》所倡导的饮茶之道实际上是一种艺术性的饮茶,它包括鉴茶、选水、赏器、取火、炙茶、碾末、烧水、煎茶、酌茶、品饮等一系列的程序、礼法、规则。中国茶道即饮茶之道,即是饮茶艺术。

  中国的饮茶之道,除《茶经》所载之外,宋代蔡襄的《茶录》、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明代朱权的《茶谱》、钱椿年的《茶谱》、张源的《茶录》、许次纾的《茶疏》等茶书都有许多记载。今天广东潮汕地区、福建武夷地区的工夫茶则是中国古代饮茶之道的继承和代表。工夫茶的程序和规划是:恭请上座、焚香静气、风和日丽、嘉叶酬宾、岩泉初沸、盂臣沐霖、乌龙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薰洗仙容、若琛出浴、玉壶初倾、关公巡城、韩信点兵鉴赏三色、三龙护鼎、喜闻幽香、初品奇茗、再斟流霞、细啜甘莹、三斟石乳、领悟神韵。

  陆羽的挚友、诗僧皎然在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中写道: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 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熟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皎然认为,饮茶能清神、得道、全真,神仙丹丘子深谙其中之道。皎然此诗中的茶道是关于茶道的最早记录。

  唐代诗人玉川子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诗脍炙人口,七碗茶流传千古,卢仝也因此与陆羽齐名。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清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唐代诗人钱起《与赵莒茶宴》诗曰: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唐代诗人温庭筠《西陵道士茶歌》诗中则有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这些诗是说饮茶能让人通仙灵,通杳冥,尘心洗尽,羽化登仙,胜于炼丹服药。

  唐末刘贞亮倡茶有十德之说,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饮茶使人恭敬,有礼、仁爱、志雅,可行大道。

  赵佶《大观茶论》说茶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冲淡闲洁,韵高致静,天下之士,励志清白,竟为闲暇修索之玩。朱权《茶谱》记:予故取烹茶之法,米茶之具,崇新改易,自成一家。……乃与客清谈欺话,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赵佶、朱权的帝、jbo竞博APP王的高贵身份,撰著茶书,力行茶道。

  由上可知,饮茶能恭敬有礼、仁爱雅志、致清导和、尘心洗尽、得道全真、探虚玄而参造化。总之,饮茶可资修道,中国茶道即是饮茶修道。

  老于认为:道法自然。庄子认为道普遍地内化于一切物,无所不在,无逃乎物。 马祖道一禅师主张平常心是道,其弟子庞蕴居士则说:神通并妙用,运水与搬柴,其另一弟子大珠慧海禅师则认为修道在于饥来吃饭,困来即眠。道一的三传弟子、临济宗开山祖义玄禅师又说: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屙屎送尿,著衣吃饭,困来即眠。道不离于日常生活:修道不必于日用平常之事外用功夫,只须于日常生活中无心而为,顺任自然。自然地生活,自然地作事,运水搬柴,著衣吃饭,涤器煮水,煎茶饮茶,道在其中,不修而修。

  《五灯会元》南岳下三世,南泉愿禅师法嗣,赵州从谂禅师,师问新到:曾到此间否?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僧,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曰: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诺,师曰:吃茶去。从谂是南泉普愿的弟子,马祖道一的徒孙。普愿、从谂虽未创宗立派,但他们在禅门影响很大。茶禅一味,道就寓于吃茶的日常生活之中,道不用修,吃茶即修道。后世禅门以吃茶去作为机锋、公案,广泛流传。当代佛学大师赵朴初先生诗曰: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五灯会元》南岳下四世,沩山祜禅师法嗣,仰山慧寂禅师,……又问:和尚还持戒否?师曰:不持戒。曰:还坐禅否?师曰:不坐禅。,公良久。师曰:会么?曰:不会。师曰:听老职僧一偈: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坐禅,酽茶三两碗,意在攫头边。一仰山慧寂是沩山灵祜的嗣法弟子,师徒二人共同创立了禅宗五家中的沩仰宗。慧寂认为,不须持戒,不须从禅,唯在饮茶、劳作。

  道法自然,修道在饮茶。大道至简,烧水煎茶,无非是道。饮茶即道,是修道的结果,是悟道后的智慧,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顺其自然,无心而为,要饮则饮,从心所欲。不要拘泥于饮茶的程序、礼法、规则,贵在朴素、简单,于自然的饮茶之中默契天真,妙合大道。

  综上所说,中国茶道有三义:饮茶之遭、饮茶修道、饮茶即道。饮茶之道是饮茶的艺术,且 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与诗文、书画、建筑、自然环境相结合,把饮茶从日常的物质生活上升到精神文化层次;饮茶修道是把修行落实于饮茶的艺术形式之中,重在修炼身心、了悟大道;饮茶即道是中国茶道的最高追求和最高境界,煮水烹茶,无非妙道。

  在中国茶道中,饮茶之道是基础,饮茶修道是目的,饮茶即道是根本。饮茶之道,重在审美艺术性;饮茶修道,重在道德实践性;饮茶即道,重在宗教哲理性。

  中国茶道集宗教、哲学、美学、道德、艺术于一体,是艺术、修行、达道的结合。在茶道中,饮茶的艺术形式的设定是以修行得道为目的的,饮茶艺术与修道合二而一,不知艺之为道,道之为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宋徽宗赵佶(1082年11月2日-1135年6月4日),宋神宗十一子,宋哲宗之弟,是宋朝第八位皇帝,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具有相当高的艺术造诣,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书”;在书画上的花押是一个类似拉长了的“天”字,据说象征“天下一人”。其兄长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向皇后于同月立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在位2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都城绍兴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东南35里处)。被后世评为“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编写《宋史》的史官,也感慨地说,如果当初章惇的意见被采纳,北宋也许是另一种结局。并还说如“宋不立徽宗,金虽强,何衅以伐宋哉。”

  陆羽(733年-803年),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不知道是谁所生的,或说是有僧人在河滨捡到而收养。长大之后,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以陆为氏,名而字之。自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著有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著而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祀为茶神。

  韩信(前230年-前196年),淮阴(今江苏淮安)人,军事家,是西汉开国名将,汉初三杰之一,又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留下许多著名战例和策略。韩信是公元前三世纪的军事家、战略家、战术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王侯将相”、“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韩信在历史上以其卓绝的用兵才能著称,后世评价为“言兵莫过孙武,用兵莫过韩信”。韩信为西汉立下汗马功劳,历任齐王、楚王,却也因其“功高震主”引起猜忌。刘邦战胜主要对手项羽后,韩信的势力被一再削弱,被贬为淮阴侯。最后韩信被吕雉(即吕后)及萧何骗入宫内,诬以谋反之名处死于长乐宫钟室。

  蔡襄(1012年-1067年),字君谟,号莆阳居士,谥号忠惠,北宋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今福建省仙游县)人。中国北宋时期的政治家、书法家和茶学专家。著有《茶录》、《荔枝谱》等书。

  族谱网是宁波族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定位打造人类族谱大数据,记录百姓家族历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老百姓的档案馆)。 目前公司已经推出族谱网、族谱APP、族谱软件、祭拜网等产品,分别获得相关发明专利及著作权,汇集超过十万册族谱及上千万页家族档案资料,是一家专业查谱修谱平台,同时也是基于族谱大数据的网上祭拜平台。公司将通过云计算存储族谱、家庭谱,VR / AR技术建设网上陵园、宗祠,区块链打造遗嘱及生前契约,大数据寻根等服务。

  族谱网(说明:不良信息举报有奖,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非法信息发布者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友情链接合作或举报请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