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道禅知道
发布时间:2024-09-12 18:49:33

  茶道,其实就是茶与道的融合,以茶为载体的生活礼仪,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生活方式,这种通过沏茶、赏茶、饮茶的过程亦成为古往今来爱茶人都默认的一种仪式。

  唐朝《封氏闻见记》中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

  唐朝茶宴已十分流行,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程序都已十分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和仪式,比如茶宴当时就分了宫廷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等等。而主人在宴请宾客时已经会以茶代酒、唐人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茶的美妙韵味,也作过非常生动的描绘。

  唐朝僧人也以茶为饮,伴着念经坐禅,不仅清心更养神。茶圣陆羽自幼被智积禅师收养,在竟陵龙盖寺学文识字、习诵佛经,之后又与唐代诗僧皎然成为忘年知己。在陆羽的《自传》和《茶经》中都有对佛教的颂扬及对僧人嗜茶的记载。

  可以说,中国茶道从萌芽开始,就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最好的体现便是禅茶一味之说了。

  禅定讲究的是身心的专注,茶道讲究的是品著的渐入佳境。本质上都是在纯粹中进行的某种融合。

  而茶之道更详实禅定中流油然生出的浪漫主义情怀,是人们愿意在不完美的生命中,为了成就某种可能的完美所进行的一种温柔的探寻。

茶之道禅知道

  明代文震彦曾说:构一小房,相傍山斋,内设茶道,教一童专主茶役,以供永日平淡,寒窗兀坐,幽人首务,不可少废者。这叙述的是古代文人墨客追求的清寂糊口。现代人也喜欢闹中取静,择安静巷尾、或房前庭院摆下茶几,友人围坐,讲究的人自然会有专门的茶室茶亭茶几周边,置古色古香的雕花古玩,燃香播乐,增添雅致的小细软也必不可少。

  佛经里说人生有四苦——生老病死,参禅的最高境界就是看破生死,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而茶的第一属性也是苦,李时珍《本草纲目》写:“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茶的苦后回甘与禅的大彻大悟似乎也是一种殊途同归的特征。

  茶道与禅道的第二个相似点都是——求静。僧人坐禅时讲五调——调心、调身、调食、调息、调睡眠,以及佛学中的“戒、定、慧”三学都是以静为基础,可以说禅宗都是悟从“静”中来。

  所以茶道也讲究“静,甚至可以说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茶人把“静”作为达到和忘、追求忘我的必由之路。

  时间的本质是流逝。悲与喜,都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来得汹涌,走得离奇,无关春与秋以何种动作去忘怀。

  譬如一朵花开的缓慢,或一段独自采撷的光阴,以苦寒作温润的药引入茶汤。我的佛,便是我的茶,饮千杯不醉,观岸上来风,自是身如影,心中无限亲近。却已学会不去刻意靠近了。

  青年作家,历史文化作者,新浪专栏作家,多家媒体特约作者,江西省作协会员,已出版畅销书有《拾味纪 唯爱与美食不可负》《世界如此彷徨 你要坚强成长》《民国的风月》《花语为诗 泪成词》《我们就到这》《男人有风险 相爱需谨慎》《烟雨红颜》《美人心机》等十余本。jbo竞博官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