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介绍下茶叶吗?白茶、绿茶、黄乌龙红黑茶各有什么特点?
发布时间:2023-10-17 21:09:32

  在中国,茶的品种非常多,比如我们常见的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等等。而每种茶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这几种茶的特点。

  绿茶:绿茶是未经发酵的茶叶,制作过程中不经过发酵,所以保留了茶叶中丰富的营养物质。

  黑茶:黑茶是后发酵的茶叶,制作过程中不经过任何加工工序,所以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

能介绍下茶叶吗?白茶、绿茶、黄乌龙红黑茶各有什么特点?(图1)

  茶是我国的一种传统饮品,具有悠久的历史。根据制茶工艺不同,可以将茶分为白茶、绿茶、黄茶、乌龙茶、红茶、黑茶。那么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呢?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其制作以新鲜茶树嫩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制成。由于没有经过发酵,绿茶较多地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能够保留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茶汤呈现出绿叶绿汤。常见的绿茶有碧螺春,黄山毛峰,龙井等。

  白茶属于轻微发酵,制作的嫩叶需要在未成熟前采摘,仅经过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多酚类物质氧化缓慢而轻微,产生的有色物质少,茶汤会呈现出淡绿色或淡黄色。

  黄茶原料有嫩叶也有老叶,经过杀青和闷黄工艺,多酚类物质氧化、叶绿素降解,呈现出黄叶黄汤。

  红茶属于完全发酵茶,其制作以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萎雕、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制成。因为不经过杀青,氧化酶继续作用,所以红茶随着陈置颜色逐渐加深,呈现出红叶红汤。

  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乌龙茶比绿茶和红茶的原料偏老些,其制作工序为萎雕、摇青、半发酵、烘焙等。乌龙茶的半发酵工序通常持续不超过1个小时,相对红茶则需要90-120分钟。常见的乌龙茶有大红袍,铁观音等。多酚类物质部分氧化、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适量形成,叶绿素适度降解,形成了乌龙茶特有的琥珀色。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黑茶多以较为粗老茶叶为原料,和红茶的不同在于红茶的酶促反应动力来自茶叶本身的酶,而黑茶来自微生物产生的酶,常见的如普洱茶。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茶汤的颜色是不同原料、不同工艺综合作用的结果,与茶的营养并无直接关联。有研究对比了各种茶的茶多酚含量,结果发现绿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红茶>黑茶。所以如果看中了茶中的茶多酚的保健作用,可以选择绿茶,比如龙井。当然,喝茶个人喜欢也很重要,比如有人偏爱口味浓重一些的茶,那么乌龙茶、普洱茶可能更加适合。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不同季节选择不同的茶,比如春天新茶刚上市,口感清爽,泡到杯子里也是绿意盎然,所以建议春天多喝绿茶,红茶更暖胃所以建议冬天喝红茶,当然这也不是绝对,主要还要看个人喜好。

  需要注意的是, 茶虽好,但不是人人都适合喝茶。茶里的有兴奋作用,建议睡不好觉的人少喝茶,特别是浓茶;还能促进胃酸分泌,建议有胃溃疡的人喝一点淡茶或不喝茶;茶里的茶碱和鞣酸会影响铁的吸收,建议有缺铁性贫血的人喝淡茶或不喝茶~

  1.古代制作竹简,必先用火烤炙,至其冒出水分,刮去青皮,始方便书写并防止虫蠹,此一制作程序,称为“杀青”。

  4.绿茶加工制作时,将摘下的嫩叶加温,防止茶叶中的酵素发酵的过程,称为“杀青”。

  经老王介绍,苏南陆大厨前不久挺进贵州榕江县某山区,老乡黄总在当地开办的茶叶加工厂。老陆之重点在于现场选购干茶。茶叶由当地人种植,茶厂负责收购鲜叶(刚采摘下来的嫩叶)并加工成干茶(市面上售卖的可供饮用的茶叶)。

  销售干茶(通常意义的茶叶)是老陆的副业。多年持续经营,人脉累积相当,在苏南小有名气,每年获利不少,小日子过得悠哉游哉。尤其为平生最大爱好——美食——提供足够经济支撑,因而颇舍得投入,且每每亲自下厨,手艺上佳,遂赢得“陆大厨”之美誉。回报之一是净重超标,走路慢我一个节拍,总被拉下一段距离。虽不甚服气,仍乐此不疲,并不愿为跟上步伐而缩减口腹之欲进而降低体脂。

  经过耐心等待,随着气温升高,茶叶进入采摘时节。我于昨晚看到了老陆的微信动态,一张铺满了处于摊凉状态之鲜叶的风槽照片。映入眼帘的嫩绿喜色非常,仿佛隔着屏幕都能闻到那股沁人心脾的青涩茶香。好戏登场了!

  茶叶加工过程貌似简单,人人都能看懂,甚至讲得头头是道,操作起来却奥妙无穷,非比寻常。个中高手无不是历经多年摸爬滚打的老师傅。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毫厘之差,就是十年二十年功力。这一回和老陆结伴前往榕江的张师傅已为苏南同行所公认,每年春茶季成为抢手的“香饽饽”,即为明证。

  我曾在贵州丹寨县南皋乡养垭(雅)茶场的茶山扎根三年,对于种植有所了解,但对制作工艺纯属门外汉。听老陆讲述,杀青是茶叶加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火候掌握不好,直接影响最终成品之口味。若杀青时炉火温度过高,致使成品产生一股爊味,苏南市场不太愿意接受。苏南人偏爱清淡口感。我据此推测,张师傅杀青时的温度不至于十分激烈,否则在苏南茶行业不会有如此口碑。

  俗话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老师傅往往厚积薄发,才有资格游刃有余。外行看不出其中门道,自以为是,妄下结论,遭遇失败恐是难免结局。隔行如隔山,既是客观规律,也应作为主观态度。初入门庭者,秉持起码的尊重和敬畏,方能少走弯路。不服不行——“老师傅”可不是白叫的!老王在我眼中堪称炒菜师傅,却在陆大厨面前甘拜下风,自叹不如,不失为一种明智和理性。保有初心,“孺子”可教也!

  茶不仅有漫长的历史,还有诸多的品类。对于只是想喝喝茶、解解渴、消消闲的广大民众来说,知识量有些大,本不用知道太多。就像我每天吃大米白面,不用去管水稻和小麦是怎么种出来的,是什么时候开始种植的。百姓日用而不知,此乃大道所在。

  然而,这毕竟还是一个祛魅的时代,多一点知识比少一点好。况且,如果能够多少了解一些茶的文化知识,喝起茶来,也就有了一种莫名的自信。而拥有自信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下面,我尝试介绍茶叶的基本知识,从六大茶类的开始。我认为这是认知茶的入口的入口。希望能对题主,对喜欢喝茶的朋友有所帮助。

  这么说吧。陈椽是茶学界的胡适。陈椽是晚清民国出生,处于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向现代转型的转折点上的一批人。可以说,他和胡适、鲁迅、钱穆、梁漱溟是同代人。当时茶学界还有一批人,如吴觉农、王泽农、胡浩川、庄晚芳。区别在于,鲁迅、胡适等致力于广义的思想文化、人文学术的现代化转型,吴觉农、陈椽等致力于实业、农业、茶业、农学、茶学的现代化转型。但在推动传统中国现代化的目标上,他们是殊途同归的。我们通常将这代人,称为五四一代、民国一代、奠基一代。这绝非是可有可无的一代人,我们当前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最初都曾在他们的怀里萌发。他们都是各个领域开一代风气的转折性人物。

  我们可以做一个比喻,陈椽是茶学界的胡适,吴觉农是茶学界的鲁迅。胡适横跨人文学术领域,是哲学、历史、文学思想史诸多领域的开辟式人物,不仅有《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还有各种古典文学著作和儒释道思想的考证研究,简直是民国学术超男。陈椽在茶学界,也是包揽多个领域,不仅在茶叶栽培、茶叶制造研究上卓有成就,还写有茶叶历史、茶叶贸易、茶药(茶叶生化)方面的著作,如《茶树栽培学》《茶叶制造学》《茶业通史》《茶药学》《茶叶市场学》《茶叶贸易学》等。他们都是历史大转折年代的百科全书式的枢纽人物,渊综广博。

  将吴觉农比为鲁迅,是因为他广泛的社会影响。鲁迅后被称为现代中国的圣人,社会影响力无以复加。吴觉农则因编写《茶经述评》,继承陆羽衣钵,传承陆羽的茶学,被誉为当代茶圣。更重要的是,他早年留学日本,撰写文章与国外学者论战,论证中国才是茶的原产地,后致力于中国茶业复兴,进行多种活动和努力,成为茶学界的代言人。

  当年,他们面对的形势是华茶衰落,英国培植的印度茶逐渐成为国际茶叶市场的主导。茶叶市场被别人夺去,并且茶叶名称比较混乱。英国人最喜欢的红茶,英文名字是black tea(黑茶)。但中国是茶叶的祖国,茶类最丰富,以至于杂乱无章。茶叶市场在国外,茶叶学术应该在国内,陈椽正是基于这样的学术义愤,提出了系统的六大茶类分类体系。该分类体系一经提出,就成为经典。

  茶多酚是茶叶中的次级代谢产物,也是最主要的功能成分。茶多酚和多酚氧化酶结合,进行生物氧化反应。这种结合和反应的深浅程度,决定最终茶叶里那种成分是主要的,也决定着茶叶的类型。茶多酚本来是无色的,第一步氧化成茶黄素(橙黄),茶黄素进一步氧化成茶红素(红色),茶红素再进一步氧化,就成为茶褐素(褐色)。这种氧化过程又被称为“发酵”,于是有不发酵茶(绿茶)、微发酵茶(白茶)、轻发酵茶(黄茶)、半发酵茶(青茶)、全发酵茶(红茶)、后发酵茶(黑茶)。

  如果说微观生化层面的茶叶成分变化机制不易察觉,只有专业科学研究者通过实验研究才能掌握,那么中观层面的茶叶加工技术和步骤则是可见的,是一种经过历代劳动人民不断尝试而定型的实践智慧。因此,我们一般也说,不同的加工方法,形成了不同的茶类。确实如此,并且我们一般也是根据加工工艺不同,来决定制成何种茶。当然,这里说的工艺是核心工艺,即区别于其他茶类的那个环节。如:

  绿茶:杀青——使其彻底不发酵(杀青即杀死多酚氧化酶,使其不能氧化茶多酚,不发酵);

  青茶:摇青——使其部分发酵(将更多茶多酚氧化成茶黄素,甚至有少量茶红素);

  黑茶:渥堆——使其后期发酵(关键是有微生物参与的代谢氧化过程,不只是酶促氧化);

  茶叶,茶汤的颜色,就是一般我们消费者能看到的层面。可能,我们一般喝茶的人,识别茶叶,都是从宏观的茶叶、茶汤颜色来看,既不会关心生化层面的物质变化,也不会关注加工层面的工艺差异。确实如此,颜色是一种视觉信号,非常直观。而这种显色是通过茶叶和茶汤中的显色成分来决定的。如:

  (1)白茶:茶叶和汤色偏淡,浅橙色,趋向于白色,故称白茶。当然老白茶(存放已有变化)除外;

  (2)绿茶:绿汤绿叶,故称绿茶。杀青杀死多酚氧化酶,使其呈现叶绿素的绿色,当然这种绿不是绝对绿,而是偏橙,呈现为黄绿色、翠绿色,原因在于黄色的类胡萝卜素等其他色素干扰。

  (3)黄茶:黄汤黄叶,焖黄工艺,让黄茶中茶多酚多数转化为茶黄素,茶黄素则为黄色。

  (4)青茶:绿叶红镶边,汤色偏黄,甚至橙红,摇青让茶叶边缘氧化呈现红色,中心依然是绿色。当然,一般这种分布是不明显的。半发酵,让茶多酚转化为茶黄素,一部分茶红素。

  (5)红茶:红叶红汤,茶多酚氧化为茶黄素,茶红素,甚至茶褐素,主要呈现茶红素的颜色。当然,不同红茶加工工艺不同,汤色并非呈现绝对红色,而是橙黄、橙红、褐红。

  不论从生化层面,加工层面,还是更常见的茶汤茶叶层面,这种六大茶系的分类都是比较合理,甚至说,完美契合了这三个层面。用颜色来对茶叶分类,既直观,也照顾到内在成分的变化规律。可谓非常之经典。

  再加个图吧,本来我不想加图。我一直以为,图虽然直观,但到底是影响思维和认识的深刻性和稳固性。希望下图为题主区分六大茶类提供直观的帮助。

  尽管,目前有人也认为该分类体系无法包含所有茶类,或者说应用到一些茶上还有瑕疵,如普洱茶,生普是绿茶,熟普是黑茶。但黑白红黄青绿的六大茶类体系,瑕不掩瑜,已被广大人们所喜爱和接受。

  另外,题主说的龙井、碧螺春是典型的绿茶,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是地域性品牌,其形成有历史和民俗原因,故而人们喝茶通常直接称呼它们这种俗名。中国是茶的祖国,是最先饮用茶的国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这也导致现代茶学产生之前,茶叶名字非常之混乱,往往是人们根据外形和地域按上一个俗名,虽然有所根据,但还是感觉随便的很,如银峰、银毫、雀舌、毛尖。常言道:茶叶喝到老,茶名记不了。

  名称繁多,甚至混乱,让人记不住,识别性差。这是中国茶迟迟无法出现闻名全球的大品牌的一个重要原因。银峰、毛尖,诗意有了,科学性没了。陈椽的六大茶类分类体系,就是对乱哄哄,混乱的茶叶名字一次规整。名字科学,简洁有力,才能被识别。

  ——总结一下:同一片茶树叶子,经过不同工艺,成为六种不同类型的茶,即黑、白、青、红、绿、黄。日常生活中那些奇奇怪怪的茶名,无论怎么妩媚妖娆,都逃不出这六色茶体系。

  还是那句话,要了解茶,要喝茶,先从六大茶类开始,而不是沉迷在诗意的茶名海洋中无法自拔。这是一条前辈们开辟的捷径。

  第一,茶气不同。茶有茶气,气有阴阳,因而茶亦有阴阳之分。六大茶中,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是阳茶,黄茶、白茶、黑茶则为阴茶。

  中国有绿、jbo竞博app官网青、红、黄、白、黑六大茶种,茶种不同主要与制作的工艺有关。而制作工艺中有一个六大茶制作共有的关键环节:杀青。

  杀青就是通过高温或干燥,杀死鲜叶中生物酶的活性,专业的说法是“灭活”。我个人通俗地理解,就是把采下来的鲜活叶子弄干,首先是为了保存,然后因为杀青的方式不同,杀青后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因而成为制作不同茶种的关键步骤。

  杀青的方式、时机各不相同,有炒青、蒸青、烘青、晒青等多种方式。而杀青的时机不同,形成了茶的“阴阳”之说。先加工形成茶气,然后再杀青的,称为阳茶。反之,先杀青,然后再加工,通过积累形成茶气的,称为阴茶。据此,绿、青、红是阳茶,黄、白、黑则为阴茶。

  第二,内含的成分不同。由于制作工艺的不同,由相同原料制成的茶,不仅色香味形不同,而且茶的化学成分有很大的不同。

  专家对此进行了专项研究,采用相同的原料,制成六种茶后对其主要成分进行分析,得出下表:

  由此可见差别之大,而且这还只是对共有成分的比对,由于制作工艺的差别,不同的茶产生了独有的成分,其功效甚至会大相径庭。举个例子,就如鲜豆腐与臭豆腐之别。

  第三,功效不同。由于成分不同,茶气不同,饮用的功效就不同。因此适合饮用哪一种茶因人而异,也因时而异。民间有种说法:春红、夏绿、秋青、冬黑、长夏黄、四季白,说的就是饮茶与四季的关系。

  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我们熟知的自然节律,自然界的生物莫不如此,人生活在这样有节律的环境中,与节律同频才能保持机体的和谐平衡。

  《黄帝内经》开宗明义:春为发陈,养生之道;夏为蕃秀,养长之道;秋为容平,养收之道;冬为闭藏,养藏之道也。

  阳气在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敛,冬天伏藏。那么在饮茶的选择上,就应选择与四季对应的茶,引导身体适应节律中的阴阳转换,做到天人合一。

  关于“长夏黄”,要先说一说“长夏”。长夏是中国传统中的第五季,关于“长夏”是一年中的哪个时段,说法不一,中医说的长夏指的是四季之间交替的时段,因此一年之中有四个长夏。

  养生尤其注重季节过渡时段的调理,黄茶具有降脂减肥的功效,因而在长夏季可以饮用黄茶来消解前季留下的影响,让身体轻松迎接新季节的到来。

  “四季白”指的是白茶。白茶带有天然的药香,具有消炎杀菌,提升免疫力,增强体质的作用,四季都可以饮用。

  近年来,由于人们认识了白茶的四季普适性,及其独有的药用功效,白茶声名鹊起,备受追崇。而且因为白茶适于储存,愈陈愈香,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之说,市面上的白茶都是按年份定价,逐年加价。100元的新茶,三五年后价格可涨到好几倍,从而助长了人们饮用白茶、收藏白茶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