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喜茶宣布暂停接受事业合伙申请,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喜茶在内部邮件中表示,此举是为了拒绝无意义的门店规模内卷,回归用户与品牌核心价值。然而,这一决策背后,究竟是喜茶的主动战略调整,还是行业竞争压力下的无奈之举?
喜茶在内部邮件中提到,“当前新茶饮行业的‘数字游戏’已经走到了尽头”。过去几年,新茶饮品牌纷纷卷价格、卷门店数量,导致行业陷入了同质化竞争与门店过剩的困境。
实际上,喜茶自身也未能幸免于这一“数字游戏”。自2022年11月开放加盟以来,喜茶的门店规模迅速扩张,截至2024年9月,门店总数已超过4300家。这种快速扩张的背后,无疑是资本的推动和对规模效应的追求。
据艾媒咨询日前发布的《2023—2024年中国新式茶饮行业运行状况与消费趋势调查分析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将达3749.3亿元。
市场的繁荣并非没有代价。“数字游戏”给喜茶带来了品牌价值的稀释、品控难度的增加以及经营效益的下滑。在某社交平台上,不乏消费者对喜茶的吐槽:降价之后料就少了,jbo竞博APP直营店和加盟店不是一个东西……许多帖子都在控诉喜茶加盟店的不规范以及降价之后品质的下降。这表明,喜茶在追求规模扩张的过程中,确实忽视了用户的真实需求和品牌的核心价值。
喜茶暂停事业合伙申请,表面上看是对行业现状的深刻反思,但实际上更像是在行业竞争压力下的自救行为。新茶饮市场竞争激烈,品牌间的竞争愈发白热化,产品品牌高度同质化、门店数量供大于求、经营效益普遍下滑等问题日益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喜茶的扩张步伐显然受到了限制,继续盲目扩大规模不仅无法带来预期的收益,反而可能对品牌造成更大的伤害。
喜茶在邮件中强调,用户真正需要的是优质的产品和品牌体验,而非单纯的低价。这一表述看似是在强调品牌的核心价值,但实际上,喜茶在过去的竞争中也未能完全避免价格战的诱惑。因此,去年9月,喜茶“幡然醒悟”,发布了主题为《为用户创造差异化的品牌和产品》的内部信,率先在行业内提出“不打价格战”,也引发了众多品牌的跟进。
事实上,2024年,整个新茶饮行业的扩张速度都在放缓。窄门餐眼数据显示,2023年喜茶新增门店数为2392家,2024年新增门店数为1402家;刚在港股敲钟上市的古茗在2022年和2023年分别新开门店975家、2332家,而2024年前三季度仅新增777家门店;奈雪的茶截至2024年9月30日全国门店新增门店合计310家,2023年新增门店为506家。
新茶饮品牌扩张速度放缓实则是市场趋于饱和的表现,小品牌、弱品牌在不断淘汰,留下的“血厚”的大品牌仍然在不断PK。jbo竞博APP
但需要注意的是,消费者从来不是某一家新茶饮品牌的“忠实粉丝”。除了蜜雪冰城、奈雪的茶、茶百道等品牌不断扩张市场份额,还有如茶颜悦色、茶月山、爷爷不泡茶这类带着“独特”“优质”标签的新茶饮品牌瓜分着现有的新茶饮消费市场。
在品牌众多的环境下,喜茶回归品质是否能将流失的客户重新“哄”回来?可能还要看喜茶之后的品牌策略。继续卷“果肉”、卷“联名”、卷“健康”?或许喜茶还需要在差异化、品牌文化、直营店选址等方面多下功夫,寻找更多新的突破口,才能避免生存空间被挤压。
此次喜茶的暂停事业合伙申请,可以看作是行业的一次警钟。其他新茶饮品牌是否也会跟进,调整自己的扩张策略?这值得我们关注。毕竟,只有真正回归用户需求,注重产品品质和品牌建设,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